top of page

志願服務倫理分享:深化志工價值與道德實踐的專業課程

今日我受邀至桃園市南區婦女中心,為該中心的志工成員進行一場以「志願服務倫理」為主題的分享。這個課程是志願服務法基礎訓練中指定的核心內容,通常適用於新進志工或志願服務的基礎培訓。然而,此次培訓的對象是已有豐富經驗的志工隊成員,這讓我感到特別興奮,也引發了我對課程設計的深刻思考。

志工成長課程
志工倫理守則

課程目標與設計思路

在與主辦方承辦人深入討論後,我瞭解到這次課程的目的是幫助志工重新檢視倫理規範的實踐,並在不同情境中深化其道德判斷能力。由於參與者大多已經熟悉志工倫理守則,因此課程快速從法規層面切入,先進行「志工倫理守則」的回顧,隨後針對團隊合作、被服務者互動、社會影響與家庭關係四大面向進行深入探討。

課程亮點與實踐過程

1. 道德審判活動:案例討論與倫理分析

課程開始,我以一個互動性強的道德審判活動作為破冰與引導。參與者分成小組,討論並分享自己或他人經歷的道德兩難案例,例如:

  • 當志工的工作與家庭需求發生衝突時,該如何抉擇?

  • 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公平地對待被服務者?

  • 當團隊成員的行為與倫理守則不符時,應該如何處理?

這些真實而多元的案例,激發了成員們的熱烈討論與深刻剖析。他們展現出豐富的志工經驗,從個人觀點、團隊利益與道德規範的多角度對問題進行解析。這不僅增進了彼此的學習,也讓課程更具實務性。

2. 自我審視:牌卡引導與價值反思

在第一階段的案例討論後,我引導成員進入更深層次的自我反思階段。透過一組特製的倫理反思牌卡,志工成員被引導去審視自己的價值觀與行為模式,思考自己在志願服務過程中是否始終恪守倫理規範。

此外,我將這一環節結合了志願服務運用單位的期待,讓參與者了解機構在倫理與實踐層面的期望。同時,針對志工與運用單位在目標或價值觀發生衝突時的處理方式,我與志工共同探討了幾種實務解決方案,例如:

  • 如何透過溝通達成共識?

  • 如何在雙方利益之間尋求平衡點?

這種由外而內的討論模式,讓參與者能將自身的行動與機構的整體目標相結合,進一步提升志願服務的專業性。

志工倫理價哲

結語:持續精進的志工倫理實踐

志願服務倫理不僅是法律與規範的要求,更是志工展現專業素養與社會責任的體現。這次的課程分享,讓我深刻感受到志工們對於道德實踐的高度重視與學習熱情。同時,透過多元討論與反思活動,我看見了每一位志工如何在實踐中內化倫理規範,並以此為基礎,持續精進服務品質。

我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機會,與各地的志工團隊交流,共同探索志願服務的價值與意義,為社會創造更多正向影響。

志工成長講座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